在内部流通的背景下,谁能突破消费金融的新风口?

2020-09-24 16:45   来源: 互联网

最近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内部循环"再次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内部循环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完整的国内生产产业链,另一个是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这无疑是针对作为一个广阔的后方的国内市场。一旦内需成为后续经济力量的焦点,消费金融就有很多事情要做。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消费金融学科,包括银行信用卡、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平台。这些机构继续利用人口的消费能力,在刺激内需和促进消费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银行信用卡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占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持有稀缺的金融牌照,专注于下沉的客户,并补充商业银行。虽然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无执照的组织,但在流程、场景和技术的优势下,它凭借平台生态逐渐建立了垂直消费闭环,并日益成为淘金轨道上的竞争对手。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曾经是蓝海的消费金融业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是减肥的时候了。


近年来,在资本谋利的驱动下,大量热钱涌入消费金融领域。在复制创业的蜂巢之后,黄金梯队差异化现象明显消除。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问题从未真正得到解决,从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到消费场景都非常相似,正在争夺相似的用户群体,行业集体进入了瓶颈时期。


在内部循环叠加的后流行病时代,挑战和机遇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进入者不断加入,许多力量正在逐步崛起。谁能突破囚犯的困境,抓住这一新的战略机遇?


消除从蓝海到红海的黄金市场以获得世界风貌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本季度末,人均持有0.53张信用卡和贷款,远低于美国的3.2张和日本的2.2张。


这些数据一般被解读为中国信用卡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这种巨大的挖掘是否真的还存在?

75.jpeg

事实上,中国的人均持卡人数据可能被严重低估了。中国国际资本公司指出,从分母方面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与欧洲和美国相差很大,目标客户的范围应该缩小。在分子层面,考虑到小额贷款公司、P2P、淘金公司、互联网银行等因素,中国人均信用卡持有者人数为1.76人,2018年新加坡超过1.6人,相当于韩国的数字。


可以肯定的是,近年来信用卡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将很难保持过去"黄金十年"的扩张速度。根据央行数据,2019年第四季度,新发行的信用卡和贷款卡数量首次同比下降15.95%,全年发行的信用卡数量也大幅下降。加上流行病风险敞口,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加快了清理速度。


多年来,银行业务由公有业务向高收入零售业务转变,信用卡被视为零售转型的主力军。在此阶段,在疫情叠加的内部循环背景下,虽然国内需求增长仍是决定性的,但信用卡规模将继续急剧扩大,必然导致资产质量下降。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经济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