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玉米方案"为致富铺路

2020-08-26 09:42   来源: 互联网

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湘龙乡的一片玉米地里,收割机在玉米地里轰鸣着,一排排立着的稻草被拉进机器的喉舌,立即被压碎,"倒"倒"到他们一起驾驶的另一辆汽车的车厢里。


南充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何川说,只有使用和销售秸秆饲料,才能使每亩收入从600元增加到800元。


2007年以来,南充依托全国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玉米体系")的技术研发,在西充市等5个示范县建立了综合试验站,开展技术成熟和科技服务,提高玉米种植效率,为当地扶贫贡献科技力量。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访问了南充县玉米竞争力100亩示范基地。


西城地处川东北丘陵山区,2014年,该县准确识别出79个贫困村庄,贫困人口49800人,贫困率为9.54%。"近十年来,在‘玉米系统’育种、种植、植保、农机等领域的博士后科学家的指导下,我们相继进行了生产试验。目前,该技术已相当成熟,形成了川东北丘陵地区玉米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产业示范。"何川说,西昌县全年种植玉米260000亩,7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率下降到0%。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玉米主要种植在丘陵山区,地块小而多熟,过去长期依靠人畜经营,机械化程度较低。"西南山区耕作站主任、区域专家组负责人刘永红表示,即使通过土地整理,田地也只是一个较大的梯田或缓坡耕地,不适合国内外大型机械作业。


为突破机械化瓶颈,‘玉米系’专家组将传统丘陵旱地间作改为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网作模式,筛选出耐密机良种,筛选出适合丘陵旱地生态特点的种植施肥一体机,建立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技术体系。记者看到,在一大片金黄的玉米田外,轨道自走式谷物收割机正等着"大展身手"。"每隔一段时间,玉米就能收起来,收起来很方便,还能自动脱皮。"一位农民高兴地说。 何川说,目前,西冲机耕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玉米机械种植每亩节本增效280元,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image.png

为了扩大玉米产业链,当地农民将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综合利用玉米秸秆饲料,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促进玉米秸秆副产品的转化和增值,进一步增加收入,致富。


收集完玉米秸秆后,我们就把它堆在田里,或者在野外把它烧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把稻草卖给农场了。一亩土地可以生产超过3.5吨的稻草,外加玉米芯,一亩的收入可以超过1400元。南充绿源果蔬合作社的负责人唐建华是第一个品尝这种技术甜味的人。他从2007年开始与试验站合作种植青贮玉米,现在1000亩玉米的产值可达100多万元。"三年前,合作社也实现了机械化收获和碾碎,其成本是人工收获和碾碎的一半以上。"唐建华说:"三年前,合作社也实现了机械化收获和碾碎,成本是人工收获和碾碎的一半以上。


秸秆利用潜力巨大。 每吨干秸秆可替代粮食0.25吨,可为水产养殖提供饲料,畜禽每产生一吨粪便的养分含量相当于20公斤肥料,也可作为种植的肥料来源。何川说:当地种植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土壤有机质增加36%,化肥施用量减少50%,农业面源污染明显减少,保障了粮食安全,保护了绿水青山,实现了化肥农药双减量,增产增效双提升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经济周刊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